欢迎访问爱士惟官方网站!

这是描述信息

中文 / EN

搜索

新闻中心 · News & Events

搜索
探秘爱士惟扬中工厂,经历SMA改造后的产线,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秘爱士惟扬中工厂,经历SMA改造后的产线,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5--07
说起爱士惟工厂,很多朋友并不陌生,它坐落于美丽的“河豚之乡”—江苏扬中。扬中产业特色鲜明,是远近闻名的“电气岛”、“光伏岛”。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产业优势,扬中制造业发展繁盛,用工稳定,工厂流失率低,大量的制造工厂汇集于此。从兆伏爱索到SMA中国再到如今的爱士惟,十多年来,扬中工厂一直是逆变器生产制造中心。 在SMA中国时期,扬中工厂先后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造升级。据统计,SMA曾先后派出至少10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对其进行了历时2年时间的改造,SMA美国工厂厂长曾率领管理团队常驻扬中工厂近一年的时间,小到制程细节管理,大到制造系统导入,直至扬中工厂的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满足SMA品质管控要求。   在之前公众号发布的《从SMA到爱士惟,6年德企管理,爱士惟学到了什么?》文章中,小编已经分享了10处细节展现6年德企管理下,爱士惟学到的精益化思维。本期,小编继续带领大家深入探秘爱士惟扬中工厂,经历SMA整改后的扬中工厂,还有哪些未知的秘密。 在爱士惟,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 而这种时常发自灵魂拷问就是源自德国SMA公司,德国人的严谨也正是体现在一次次的发问中。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他们一贯的思维逻辑,凡事以实验论证,数据证明,所有的工艺都必须有理有据,这样精益求精的思维理念,也正是6年德企管理下,爱士惟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深入爱士惟扬中工厂,忙碌的产线上一切井然有序, 在看似简单的流程化工作中,却探得不少精益化生产的细节,也探秘出爱士惟品质背后的底气所在。(因涉及工艺保密,只能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展示) 重细节,也重品质 01.不一样的SOP作业指导书 其实,在SMA收购之前,产线也有SOP作业指导书,但是作业指导书上只是简单的写了一些作业员操作的流程和步骤,用于指导人员作业。在SMA入驻扬中工厂之后,对SOP 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优化,内容涉不仅涉及流程操作,还将操作时所涉及的零部件,工治具以及零部件具体的型号和实物图都标注的清清楚楚,包括自检与互检的详细要求。就算是刚经过培训的新员工,也能根据SOP的提示快速上手,大大提升了新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操作失误。 02.产线水蜘蛛 水蜘蛛是生产线上专门从事生产物料准备和传递周转的人员。在爱士惟工厂,水蜘蛛也同样发挥了提升效率的重要作用。每一条产线都设有两至三位水蜘蛛,在每天的开工之前,水蜘蛛会根据每条线的工单、机种,将所需要的物料分配至对应线体对应工位的物料盒里。这样就避免了物料的错拿、误拿以及浪费的情况发生。 03.防静电检测门禁系统 爱士惟工厂细节,是从进入产线的第一步就开始的。为避免人体的静电对某些关键电子器件的细微影响,进入生产车间的每一个员工必须进行静电检测,测试通过才能进入生产车间。 用数据说话,用实验证明 对于爱士惟来说,SMA不是教会做什么,而是教会了怎么做。注重细节,一切用数据说话,用实验证明的工程师思维对所有爱士惟人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 01.点胶工艺 别看这小小的一台点胶机在机械化的操作,其实点胶的轨迹和点胶的量都经过严格的测算。以保障整机气密性,即IP高防水性能,爱士惟工程师们不断地进行数据研究和试验,才将最佳数据应用到批量生产中。 02.扭力电批 一台逆变器大大小小的零件螺丝有几十个,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参数往往容易被忽视。 小小的一颗螺丝需要用多大的扭力?拧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带着种种疑问,爱士惟机构设计部门会根据螺丝的型号分批进行测试,从而根据螺丝型号制定最合适的扭力。可以说,在爱士惟工厂,每个零件、螺丝都导入了高精扭力管控,并且每个班次都会紧固设备的扭力进行100%校验,让每个部件的连接都有效可靠。 03.PU灌胶工艺 灌胶工艺是逆变器制造过程中的特殊工艺,胶水的配比与用量都对产品的电气特性有着关键的影响。为确保品质,爱士惟在灌胶工艺细节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从胶水的配比到自动灌胶的用量以及灌胶的轨迹,都经过多次的试验,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数据。 每天开工之前,工作人员会用量杯抽取机器自动配比后的胶水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标准重量和固化程度检测,确保胶水在标准范围之内,再进行批量灌胶。 每天的原材料都是一样,机器设置的参数也都一样,为何每天还要对设备点检之后才能量产,因为这就是确保品质的细节所在。 100%检测,品质更有保证 在爱士惟扬中工厂,每一款逆变器从原材料到产品出货,整个过程都要经历层层质检。 除了产线上的100%检测之外,还会有专门的质量部门进行不定时的ORT功能性抽检。 小到一颗螺丝拧力检测,大到整机的环境模拟测试。经历一道道闯关之后,逆变器才会被送到客户手中。 就拿最简单的热缩套管的烘烤来说,这个工艺其实很简单,就是工人拿着热风枪对热缩套管进行烘烤。如果不考虑细节,可能会多个热缩套管一起放在一起进行烘烤,这样能更高的提升效率。但是爱士惟却不会这么做,操作工人会用热风枪逐一逐个的对热缩套进行烘烤,以确保每一个热缩套管都能符合生产标准,真正是从细微处见品质细节。 品质是产品的灵魂,细节是品质的关键。从SMA中国到爱士惟,6年的时间里,精益求精的德式思维理念已经渗入到爱士惟产品研发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并将持续为爱士惟逆变器品质保驾护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解码“她”力量专访|“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

解码“她”力量专访|“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

2021-05--07
从2009年到2021年,12载春华秋实,12载蜕变成长。从初出茅庐的行业新人到如今独挡一面的研发骨干,她是爱士惟硬件部经理金海燕。     2009年,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一年,海燕入职艾索新能源并担任逆变器研发工程师,开启了她的光伏职业生涯。 2012年,艾索和兆伏两家公司合并,同年,德国SMA公司收购兆伏爱索并更名为SMA中国,彼时,海燕已经成长为研发团队的骨干成员,开启了与SMA德国工程师共事的6年时光。 2019年,为应对市场变化,经由股权重组,SMA中国脱离德企独立运营,并更名为爱士惟,此时的海燕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力量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了新征程。 入行12年,她见证着爱士惟的成长,也在企业成长中实现了自我蜕变, 她说:“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她坚守在梦想开始的地方,静待绽放! Q1从兆伏爱索到SMA中国,你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体现在我们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处理问题的深度和态度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SMA对任何一个电路设计、物料的选型、元器件布局的要求和设计变更,都需有对应的技术文档支撑。应对任何问题时,他们的理念都是从根本上去解决。比如EMC的问题,我们以前常用的做法就是通过堵的方式,比如加磁环,改电容配置,更换共模电感。但是,SMA德国工程师会深入研究电路设计,LAYOUT等,从理论分析及根本原因上去解决。即使是一些经验电路的使用,他们也会进行深入的分析,直到弄清其中的原理。而且,他们在审核电路设计时,可以详细到一个贴片元器件是横向摆放还是纵向摆放。然后根据审核的结果形成一份清单,往往一个项目会有几百条需要修改和评估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闭环跟进,直到100%确认。所以他们打版次数很少,经常一版基本就能达到量产标准,理论分析非常细致和深入。 Q2德企管理下的严苛,和对细节的把控,给你带来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应该是产品研发的纵向深入和市场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因为SMA对产品要求非常高,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亦或是整机,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的精确。与SMA德国工程师共事期间,我们经常会因为设计要求和管控标准的不同而不断的修改方案和测试,并且所有的环节都要通过SMA实验室的检测才可以应用到生产端。我记得应该是从2013年到2014年,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都在对当时已量产的产品作不断的优化和升级。在这期间,SMA会组织研发团队过来指导和讨论,我们也会根据测试产生的困惑,针对性的安排工程师去SMA总部学习,经常一去就是几个月。当时就连最基本的安规上的一些检测,我们都全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更新了硬件和软件方案,比如ISO,DCI检测,孤岛检测等。那段时间,我们压力很大,要不断的适应SMA技术上严苛得标准和新增的测试要求。在学习和消化他们技术的同时,如何应用到我们自己项目也是非常大得挑战。虽说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是美好的。经历了SMA时期的“魔鬼训练”,不论是对我个人还是我们研发整个团队的成长都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这其实为我们从SMA独立之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3从传统民营企业到德企管理,后来经历MBO又从SMA公司独立出来,两次变化,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与SMA德国工程师共事期间,我们虽然被各种“虐”,但是现在想来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段“被虐”的时光,我们才有了实打实的收获。举个例子,在SMA收购之前,我们在元器件选型上的程序比较简单的,就选一线进口品牌,简单粗暴。但是在SMA时期,我们在元器件的选型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统流程,包括选型、测试等各个环节的把控,并且这些流程一直延用至今。也正因如此,目前很多国产一线元器件品牌在进入行业之初都希望通过我们的选型测试不断改进优化以达到我们的使用要求,从而被整个行业认可。另外,SMA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他们的技术还有他们近40年的成功经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功能测试中,按照我们流程测试后产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当时SMA德国工程师看了我们的测试报告之后,认为这样的测试方式会存在隐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他们在过往的经验中已经证实过的,因此坚决让我做相应的调整和变更。那时候觉得不以为然,甚至还觉得德国人的“方脑袋”有点轴,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试验,我发现他们当时坚持的经验确实是对的,他们很多经验上的预言都逐步应验。而且公司里不仅是我有这种感觉,在和生产、质量等其他部门同事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有类似的经历。可以想象,SMA给我们带来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已经渗透到了公司的各个角落。在我看来,如果把技术和经验比作“鱼”的话,那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思维理念就是“渔”,这对我们来说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才能不断实现突破。 Q4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到独自带领团队负责公司的研发项目,角色的转换中,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对我来说,挑战是无时无刻的。初入公司时,对于行业比较陌生,所面临的挑战就是不断去熟悉行业,熟悉产品。然后到SMA时期,面对德式的思维理念和做事方式,以及对产品的严格要求,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技术的纵向深入以及技术难点的不断突破。从爱士惟独立运营以来,我们一方面延续了SMA精益化的做事理念,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仅要保质量,还要保速度,这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的团队也不断有新成员加入,我们要让新人也能传承这种精益求精追求细节的思维理念。挑战是伴随着工作无处不在的。但是有挑战也才会有成就感,就像当初和SMA德国工程师的合作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被认可,以及后来我们团队能独自承担SMA某款产品的研发时,那种成就感又是无以言表的。我们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羽翼丰满,企业也是这样,爱士惟在经历一次次蜕变之后,它已经是个非常前沿的现代技术型企业,这对公司所有人来说,要求都会越来越高。 Q5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到现在成为研发骨干,你的成长秘诀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持续学习,不仅是技术领域的持续学习,还有市场以及整个行业需求的洞悉,我们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技术团队,我们是开放的且随着公司发展不断成长的技术团队。我经常和我的团队成员说,不管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技术突破,也不管别人怎么去夸奖你认可你,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把自己当成新人一样去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所以不仅是我个人,我们整个研发的团队都在持续性的学习,在不断输出的同时,也能保证新鲜血液的输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0512-6937 2978                  
客服热线:400-801-9996

邮编:200011

全球总部(上海):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南车站路600弄18号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爱士惟官微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爱士惟服务中心官微

  • 优酷
  • 优酷
  • in

Copyright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2021275号-1